从先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场外资讯

文章内容

萨科齐北京奥运会_萨拉赫奥运会

tamoadmin 2024-09-08
1.08年奥运会,哪些国家拒绝参加?法国等的国家参加了吗?2.说下萨科奇这个人3.求一百字左右的新闻4.一篇800字左右的体育评论怎么写08年奥运会,哪些国家拒

1.08年奥运会,哪些国家拒绝参加?法国等的国家参加了吗?

2.说下萨科奇这个人

3.求一百字左右的新闻

4.一篇800字左右的体育评论怎么写

08年奥运会,哪些国家拒绝参加?法国等的国家参加了吗?

萨科齐北京奥运会_萨拉赫奥运会

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一共205个会员全部报名参加,实际只有204个代表团。

伊拉克代表团最后一刻解禁

7月29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宣布:伊拉克的两名田径选手将代表伊拉克参加于八月八日举行的北京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在与伊拉克高级代表团进行会谈后的“最后一分钟”作出了上述的决定。国际奥委会称,解除对伊拉克运动员禁止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禁令。但是,由于除了田径外的所有项目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23日,所以七名伊拉克运动员中,只有两人可以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

奥运会开幕式前夕文莱代表团被取消参赛资格

北京时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文莱代表团被取消本届奥运会的比赛资格。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莫罗宣布了这一决定。他说,“这是一个耻辱,也让人难过。该国运动员失去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队伍决定不给他们注册参赛。国际奥委会等到了最后一分钟,希望他们能够完成注册,不过这未能如愿。”

说下萨科奇这个人

◆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

◆17年,年仅22岁的他就开始踏入仕途。1983年,28岁的他当选为巴黎郊区讷伊市,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1988年,他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兼发言人,2002年5月任内政部长。2004年11月28日,他当选为法国人动联盟。2004年4月至同年11月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5月再次出任内政部长。2007年5月6日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并于5月16日正式就职?,任期5年。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Sarkozy,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的正确中文发音应该是“萨高济”,将两个不吐气的音节改成两个吐气音,使中国人读起来都感到别扭、费劲。法国人听到中文“萨高济”的发音,没有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而说“萨科齐”法国人则不知道是何许人也。

全名是尼古拉?保罗?斯特凡纳?萨科齐?德纳吉-博乔(Nicolas?Paul?Stéphane?Sarközy?de?Nagy-Bocsa?)。

萨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他现任执政的人动联盟。?

萨科奇很早就从政,经历丰富。他1983年出任讷伊市,1988年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2002年担任内政部长,2004年出任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再次出任内政部长。?

2007年3月,萨科奇为参加总统选举辞去内政部长职务。希拉克总统宣布不再竞选连任之后,萨科齐不仅得到人动联盟的一致拥护,也得到希拉克的支持。在竞选中,萨科齐代表传统右翼,主张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和增加就业,同时主张改革现行社会和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对移民控制。在第一轮选举中,他的得票率为31.18%。?

萨科奇经历了两次婚姻,共有三个子女。1996年,他与前任妻子塞西莉亚结婚,婚后生有一子。

在2007年5月7日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战胜左派候选人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

2007年5月,法国总统竞选活动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移民政策几个方面。萨科齐的简要政策主张是:

在经济与就业方面,豁免对超时工作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税;减征4%的税收以及社会负担费用,该举措将使得法国国民增加680亿欧元的收入;设计一种新的单一劳动合同,雇员的权利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灵活性将会鼓励企业主雇请更多的工人;禁止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黄金降落伞”(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离任的官员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将股买卖的特权仅限于公司的老板;继续将退休年龄维持在60岁,坚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们有权拒绝超时工作;减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降低的公共债务;萨科奇所在的联盟运动党曾公开承诺,萨科奇当选总统后,在五年时间之内将公共债务减少60%,将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增加到1.5%。

在移民方面,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工人进入法国;

设立专门的移民和国民身份认证机构,使得国民身份认证不再被视为社会的禁忌。

在与社会政策方面,对交通以及能源部门的退休人员实行更加优厚的养老金政策,同时提高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通过法案使得全体国民享有房屋居住权,对于任何没有住房的法国国民,将在两年内为他们提供居所。

在机构改革上,萨科齐主张总统只能连续担任两届;而总统有权直接在议会发表讲话;在议会上院实行比例代表制。

在外交政策上,萨科齐对美国态度友好,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我想告诉美国朋友,他们可以依靠我们的友谊,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法国将永远站在他们身边,但法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认为美国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应该受到谴责,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萨科齐呼吁美国不要阻止应对全球变暖现象的措施,他说:“相反,他们应当领导这一斗争,因为这事关人类的命运。”

2007年5月7日,经过几轮投票,终于当选为法国新任总统,成为法国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总统。

[编辑本段]年轻有为

1.传统右翼代表

2.作风直言敢干

3.支持自由市场经济

4.降低企业

5.强调“国民性”

萨科奇今年才50多岁,在法国政坛属于少壮派人物。萨科奇是传统右翼代表,以“直言敢干”的强势作风著称。他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主张降低企业社会和税收负担,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以降低失业率;他力主改革现行的社会和劳工制度,鼓励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增加收入;他还强调法国的“国民性”以及加强对移民控制,以此吸引“深右”选民。萨科奇提出的竞选口号是“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编辑本段]政策主张

■一、经济与就业

豁免对超时工作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税;

减征4%的税收以及社会负担费用,该举措将使得法国国民增加680亿欧元的收入;

设计一种新的单一劳动合同,雇员的权利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灵活性将会鼓励企业主雇请更多的工人;

禁止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黄金降落伞”(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离任的官员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将股买卖的特权仅限于公司的老板;

继续将退休年龄维持在60岁,坚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们有权拒绝超时工作;

减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降低的公共债务;

萨科奇所在的人民联盟运动党曾公开承诺,萨科奇当选总统后,在五年时间之内将公共债务减少60%,将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增加到1.5%。

■二、法律与移民

减少对多次犯罪者的量刑标准,增加对青年少犯罪的量刑标准;

确保法官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工人进入法国;

设立专门的移民和国民身份认证机构,使得国民身份认证不再被视为社会的禁忌。

■三、与社会政策

对交通以及能源部门的退休人员实行更加优厚的养老金政策,同时提高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

允许同性恋者成立民间协会,对那些已经生活在一起的同性恋者实行同样的税收、移民以及社会政策,但不允许这些同性恋者结婚或者收养小孩;

通过法案使得全体国民享有房屋居住权,对于任何没有住房的法国国民,将在两年内为他们提供居所。

■四、外交政策

欧洲:向欧洲中央银行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降低欧元汇率,在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增加经济和就业率;支持欧盟与土耳其之间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协商对话,但不主张土耳其可以获得完整的欧盟成员国资格;暂停一些新国家申请加入欧盟;希望在2009年之前化解欧洲宪法僵局,要求简化欧洲宪法的条款,这些条款包括延长欧盟委员会的任期、设立欧盟外交部长、增加就司法以及移民问题进行投票国家数量、提升欧洲议会的权限、给予普通公民向委员会提交政策的权利。

伊朗:伊朗获得核武器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如果德黑兰执意拒绝遵守联合国的决议,将寻求对伊朗实行更多的惩罚性制裁。

美国: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但同时认为美国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应该受到谴责,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

■五、机构改革

总统只能连续担任两届;

总统有权直接在议会发表讲话;

增强国会在修改议案方面的能力;

在议会上院实行比例代表制;

部长的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

■六、教育

法国国内的教育机构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进入国家博物馆将全部免费;

法国国内的大学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竞选胜利后,萨科齐向聚集在巴黎市中心的支持者发表演说。他表示,将作全法国人民的总统。“对于那些在此次选举中没有投我一票的民众,我想说,法国只有一个,我希望所有人摒弃政治成见和观点分歧,团结在一起。我郑重承诺,我将做全法国人民的总统。”

萨科齐将接替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他将成为二战后出生的首位法国总统。法国总统竞选活动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移民政策。

萨科齐还表示,他坚信大欧洲建设事业将继续深入,而美国完全可以相信两国之间的友谊。“我想对法国的欧洲盟友们说,欧洲是我一生的归宿,今夜法国是欧洲最坚定的后盾。”

[编辑本段]从政历程

萨科齐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20岁时就踏进政坛,一直是法国青年中的领袖人物。18年,他拿到律师证,曾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有阔绰的父母做后盾,年轻的萨科齐轻松地在政商两界施展才华。28岁时当选塞纳-那伊市,34岁时成为国会议员。2002年,他更是进入内阁,出任内政部长,瞬间成为法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萨科齐个头不高(1.61m),有的眼睛,阳刚、有活力的形象和充满磁性的声音。

在法国,萨科齐被戏称是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前总理阿兰?朱佩被戏称为其“政治儿子”)。他与希拉克有过近20年的师生情。上世纪70年代,时任总理的希拉克将只有20岁出头的萨科齐拉入自己的队伍。而萨科齐也很争气,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就当上了。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法国举行总统大选,萨科齐倒戈支持希拉克的竞争对手,成为希拉克一辈子“既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的人”。于是,萨科齐被踢出了“元首继承人”队伍,前进道路上不断冒出绊脚石。然而,他神奇地一路“逢凶化吉”,节节高升。在此期间,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卫共和联盟的总书记和代理的职务。

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竞选中,萨科齐回到希拉克身边,为“岳父”竞选连任东奔西走。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试图得到总理位子。但是,希拉克连任成功后,将总理宝座送给了连法国人都不太熟悉的拉法兰。但希拉克还是给了他一根内政部长的权杖。他决定将内政部变成为自己而战的阵地。他全力打击犯罪活动,牢牢抓住了媒体的注意力。法国媒体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的溢美之词,来为萨科齐唱赞歌。

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决《欧盟宪法条约》失败而更换内阁总理,萨科齐的地位未变、继续担任部长并兼任内政部长,他在当年年底发生的“巴黎骚乱”中取铁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国的,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魄力和才能。2002年由保卫共和联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党派组建的右翼统一大党——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动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占据了国民议会中多数席位,萨科齐参与其中,2004年11月他当选这个执政党的。今年1月,人动联盟以98%的选票支持萨科齐作为执政党唯一候选人参加本次总统竞选。3月希拉克宣布引退并且明确表示了对萨科齐的支持。萨科齐在竞选中提出“同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的竞选口号深得人心,使得他在4月22日的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胜出进入决赛。他的得票率超过30%、达到31?18%,这是右翼候选人在历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支持率。

最终,他在2007年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成为希拉克之后的法国总统。

[编辑本段]外界评论

■欧洲时报:法国人选择了改革。社论说,在整个选举之中,萨科奇的个人能力、经济改革措施等等都是他最受国人信赖之处。但是,应该看到:奇迹不可能因他的个人的领导能力与几条改革措施而发生,改革的成功,有赖全社会的集体努力以及对新的以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的塑造。要重振法国,首先要重振经济;要重振经济,又必须重振文化。这种文化的反思能力,才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和不可或缺的社会氛围。一位锐意改革的总统,只有在这种新文化氛围中才能有所作为。社论指出,法兰西式的危难之际的改革,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法兰西民族的宽容与智慧,极高的国民素质,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得天独厚的自然,众多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丰厚的文化底蕴,绝无任何理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沉沦。法兰西需要做的只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找准在这一潮流中的位置。

■张智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博士):萨科齐首先需要在内政方面变革和作为,让身陷困境的法国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萨科齐公开赞赏美国模式,也对英国的经济复兴充满热情。他准备对迄今为止无人敢碰的一系列问题发动立法闪电战,这些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自由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调整公共养老金体系。不过,萨科齐将要直面的这些内政改革,都是法国长期沿袭、积重难返的积弊,从密特朗到希拉克都曾想通过改革而有所作为,但最终都无果而终。萨科齐能否打破坚冰而让改革成功,恐怕还须拭目以待。

在外交上,萨科齐将一改希拉克对美国敬而远之甚至大唱反调的做法,在继续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全力促进法美关系的改善,推动美欧关系的协调改进。布什在第一时间向萨科齐致电祝贺,白宫发言人也高调做出反应,这一罕见的政治举动,也为萨科齐将来的外交走向作了一个醒目的注脚。

在对华政策方面,萨科齐将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相信不会彻底改弦更张。希拉克执政时期,中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走向深化,双边关系处于近年来最好时期。萨科齐强调改善美法关系和加强美欧联合,势必在政治上对中法关系有所影响,在和民主问题,特别是对华军售禁令解除,以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可能会出现若干杂音。

但是,有两点必须注意的是:一是萨科齐对中法经济关系有着清醒认识,一心想改变法国内政窘境的他,不可能无视中国崛起带来的无限机会,相信会理性应对包括经贸摩擦等现实问题;二是此前他曾多次访华,与中国官方有着密切接触和良好沟通,诸如聘请华裔作竞选顾问、主动亲近华人华侨、首开中文竞选网站等举动,都表明萨科齐对中国的特殊情感倾向。所有这些,都应是未来中法关系平稳前进的重要背景与动力。

■《回声报》(Les?Echos)预测萨科齐上任后将兑现竞选中做出的承诺,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就业率、变革劳动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

■《解放报》在对大选结果的评述中同样预测萨科齐未来将大力推行改革,并把这位传统右翼执政党***比作“没穿裙子的撒切尔”。

■《费加罗报》(Le?Figaro)把萨科奇的胜出评价为“闪光的胜利”,并对萨科奇在今后五年内锐意改革、重振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做出乐观展望。

萨科齐政坛经历丰富,曾在28岁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此后当过内政部长和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以及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萨科齐讲究务实,工作作风干练,个人政绩突出,对国内治安和经济发展都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萨科齐对自己的总统使命充满期待,他表示要继续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减少企业税负,提高法国的竞争力,并对法国现行社会和劳工制度进行改革。在外交政策上,萨科齐强调要以欧盟为依托,突出法国的作用,并重视与中国在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关系。

[编辑本段]面临挑战

第一、法国的综合国力持续下滑。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法国GDP在最近25年中从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法国人均财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5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13位;目前,法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4%在欧盟各国中是最低的,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则是最高的;法国的失业率也长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可以说,法国实力的下降与其长远的战略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二、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缩小。2005年5月,希拉克提出法国通过全民公决来批准《欧盟宪法条约》,而公决的结果是否定了这一条约。这一结果不仅对希拉克本人是一个打击,而且导致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受到严重损害。随着欧盟不断扩大,一些来自中东欧的新成员对法国主导欧盟的地位也提出了挑战,而曾经是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也由于两国***立场差异的加大而越来越失去了“发动机”的作用。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一个经济迅猛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法国认为,无论在争取产品和投资市场上还是在开发方面都面临着这些国家咄咄逼人的威胁。

第四、经历过二战的政治***已经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而年龄在50岁上下的新一代法国***的资历是很难同戴高乐、密特朗或者希拉克这样的领袖人物相提并论的。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尚未被人知晓或熟悉,这就直接影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正是摆在萨科齐面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编辑本段]个性鲜明

像拿破仑一样拼命工作:萨科齐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浏览当天的报纸,然后吃早餐,再向办公厅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约见、招待会,晚上还要把文件带回卧室。据他身边的人介绍,他每天都要工作17个小时以上。不过,即使再忙,他每周都要抽时间去跑步。萨科齐的工作方法也自成一体。2002年刚一就任内政部长,他就开会要求下属“写通知须清晰可辨,有新思想”。有一次,他在一份报告上读到“债务的可承受性令人满意”等词句后,异常不满地对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所长咆哮:“请写得简单一点,让法国人能看得懂!”就这样,萨科齐把内政部的头头脑脑们整治得服服贴贴。但对普通工作人员,他总是和颜悦色,展现的是一副亲民形象。同时,他也明白,外面的“民”更要去“亲”。几乎每一周,他除了要面对各阶层的数十个约会,还会下一次基层。

2004年3月,萨科齐改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短短数月,他就使前任梅尔相形见绌。其实,萨科齐的经济政策与梅尔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总是设法让人们知道他在做什么”,梅尔的一位前顾问道出了萨科齐的成功秘诀。但是,跟着萨科齐干的人就没有了原来的好日子。上司要提高工作效率,手下人自然不敢懈怠。上至次长,下至打字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位顾问就曾苦着脸说:“萨科齐的工作速度让我们吃不消,我们连周末都没了!”而萨科齐则说:“抱怨我整天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行动!”

干练强硬的作风一方面为萨科齐积攒了不少人气,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民意调查机构CSA的负责人曾向《报》透露,不少选民都因为萨科齐的个性而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他是否有些危险??

与其他温文尔雅的政客不同,萨科齐锋芒毕露,毫不避讳自己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有个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和愿望,想要有不一样的法国。我希望使法国社会重现活力。”这是他的参选宣言。他还希望加强社会流动,帮助民众致富,建优质学校,提高工资……最终目的是将法国重塑为“世界典范”,与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希拉克)总统先生求无为,我希望求变。”他了解法国人当前觉得国家正走下坡路的忧虑,毫不犹豫地祭起改革旗帜。其中,最明显的包括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不再像戴高乐或希拉克般喜欢与美国唱对台戏。

[编辑本段]塞西莉亚

塞西莉亚是萨科齐的第二任妻子。他们曾经被视为“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组合”。身为名模的塞西莉亚婚后一直扮演着丈夫非正式政治顾问的角色,据说在萨科齐担任财政部长时,她就是公认的财政部“二号人物”。多年来,夫人塞茜利娅一直是萨科齐得力而知心的助手。她是个不领报酬的“高级顾问”,长期负责萨科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诸如准备菜单、筹备招待会等。萨科齐毫不掩饰自己对夫人的时刻牵挂,而塞茜利娅也对丈夫体贴入微,着实羡煞旁人。

但在2004年底,两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塞西莉亚有了情人、纽约广告商人理查德?阿迪亚斯,后来索性在2005年离家出走。萨科齐一度将妻子追回,但塞西莉亚选择了第二次“出逃”。出人意料的是,2006年年底,塞西莉亚悄悄回到萨科齐身边,当起了萨科齐非正式的竞选顾问。而在22日投票当天,塞西莉亚重新出现在萨科齐身边,陪同丈夫一起投票。

尽管萨科齐与塞西莉亚的爱情故事,堪称世界政坛的一段;可是再好的戏也有落幕一刻,从上个星期开始,这一对权力与美丽结合的夫妇宣布离婚。萨科齐离婚的消息已经让媒体颇感震惊,不过塞西莉亚的表现更为诧异。就在法国官方证实“第一家庭”离婚事实的前几个小时,塞西莉亚竟衣着光鲜地为《巴黎竞赛画报》高调拍照,并被拍到与朋友在高级餐厅就餐,出入高档购物场所。?

据美国媒体报道,塞西莉亚接受访时表示,自己是一个低调、喜欢宁静生活的人,非常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她对“第一夫人”角色的排斥由来已久。两年前她就说过一句名言:“老实说,当第一夫人很烦。我不适合这种场合。”——很明显,这是真心话。?

这身黑色吊带裙和芭蕾舞平底鞋都是法国高级服装定制大师阿瑟丁·阿拉亚?(Azzedine?Alaia)手笔,他的服装以2.5万美元起价,阿拉亚的设计强调女性腰臀的优美,塞西莉亚选这个品牌作为自己在国际舞台首次亮相的包装,对身材显然有相当的自信,也强调了她特立独行的个性。?

戴安娜王妃在世的时候,法国《巴黎竞赛画报》、《Elle》这类媒体对她的关注度比起英国小报来也只多不少,时尚记者不舍得漏过她在公众场合穿戴的任何一款新衣、手袋、鞋或者珠宝。邻居家有这么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人,法国人既羡又妒,只可惜自家没有王室来撑社交门面,也没有杰奎琳·肯尼迪那样的第一夫人,令时装设计大师们个个奉她如天仙。?

法国媒体给萨科齐取了个“亮晶晶总统”的封号,因为他送给布鲁尼一只粉红色迪奥订婚钻戒,布鲁尼则回赠他百达翡丽手表。

萨科齐就任法国总统创了两项纪录,一是去年他和前第一夫人塞西莉亚结束11年的婚姻,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离婚的总统;二是本月二日迎娶布鲁尼,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结婚的总统。萨科齐与女友认识不到三个月就结婚,萨科齐与第二任妻子赛西莉亚离婚也还不满四个月。

[编辑本段]常吐真言

“希拉克总统力求无为,我则希望求变。”———萨科齐屡次声明将与过去的政策“决裂”。

“我唯一所求就是将法国人民团结在一个新的法国梦周围,在这个博爱共和国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多样化再不会被视为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财富。”———萨科齐“头号警察”的称号名不虚传。

“虽然与布什的见面为我自己带来了重重困难。但美法两国的友谊是深刻的、诚挚的、可靠的,是决不会屈服的。”———萨科齐是战后60年来第一个“拥抱美国”的法国重量级政治人物。

“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感谢中国在我仕途处于最困难、思想最低落时,邀请我访问中国……”———2007年春节,萨科齐把300多位华人华侨请到自己的内政部做客,在宴会上他对中国公开示好。他想了解中国,但他选择向野心家“”分子请教中国问题,所以受到了很大误导。为迎合国内舆论,在出席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问题上不明确表态,后来还是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出席了这一庄严隆重的体育盛事。

“最后想想看,比起骑马,我宁可选择总统竞选,老实说简单多了。”——第一轮投票前,萨科齐来到了法国卡马尔格地区的农场骑马,度过首轮竞选活动最后一天。对于萨科齐来说,他从来都不缺乏信心。

://hi.baidu/yr6915477

求一百字左右的新闻

1 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好评,许多报刊载文称,奥运会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相对于中国,既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奥运,最强烈的意识就是展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形象。当8月8日如期而至,奥运会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就预示着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中国“后奥运时代”的解读,一些经济学家曾有过乐观的估计,认为奥运会将会使中国诸多方面出现全新景象,再加上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两点一线,必将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在意识形态、文化属性方面,中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背景下,中国人越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西方则越是希望借机改变中国,由此便注定了北京奥运会实际上不仅是赛场上的较量。 不过,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说明了西方错估了奥运会的价值,预示着他们在“大奥运”的竞技中已经基本失败。其实,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新奇,早在几个月前的火炬传递中已经看出,中国不但没有被西方改变,中国的民间力量反过来却把西方改变了。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首脑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对北京奥运会抵制最强烈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先生也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但是,一些国家首脑的“友好”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身后潜藏着的“不友好”势力,随着奥运会成为过去式,之前的“抵制奥运”逻辑自然会烟消云散,而新的“后奥运”逻辑也在逐渐形成。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硬实力”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后奥运时代”既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现象,负效应就不完全表现在经济领域,如自此后中国在世界的文化符号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喧哗、打斗、小脚、等印记还清晰地存储在西方人的记忆中,就只能说明“软实力”传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而这同样是“后奥运时代”的具体表现。 28月12日,第29届奥运会开赛第四天。在男子体操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拿下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分量最重的金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选手邹凯说:“我很自豪能为家乡人赢得一枚金牌,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激励。”这一天,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前的惊心一震,致使近7万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近1.8万人失踪,原本沉浸在火炬传递中的中国,顿时陷入一片哀痛。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显示,一间灾区教室残缺的黑板报上有奥运五环标志,有顾拜旦的名字,还有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介绍等内容。那些被深深掩埋于废墟之下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分享已经触手可及的奥运喜悦。奥运火炬传递为地震遇难者暂停三天,这在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是一次“破例”。 北京奥运会的如期成功举办,是一个民族对百年梦想的坚守,也是一个国家对公开承诺的兑现。尽管我们刚刚经历灾难,尽管我们刚刚痛失同胞,但既然我们承诺过,就决不会让世界失望。近7万名同胞的生命,以怎样的方式来哀悼和铭记都不过分,但生活仍将继续,民族仍将前行。给中国十六天,还世界五千年。按照7年前的承诺,办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未必不是包括逝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沉溺于哀痛,并不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国际奥委会罗格曾表示,希望北京奥运会能给受到大地震打击的中国人民重新带来“欢乐、希望和骄傲”。 人们的顾虑在于对遗忘的担心,对于灾难的记忆,对于死者的哀痛,对于生者的承诺,都有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一场奥运会将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此刻正值灾区重建时期。在舆论焦点之外,重建工作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应当说顾虑并非全无道理。在8月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奥运会开幕式上是否有与四川汶川相关的部分。奥组委官员回答,开幕式毕竟是一个庆祝体育竞赛的欢乐盛事,不应该也不必承载更多的东西。尽管舆论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当灾区小英雄林浩出现在开幕式上,并与姚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人们并未遗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地震元素上,体现在灾区选手的一番真情吐露上,事实上灾区重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下。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民政部宣布地震灾区已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510余万名群众,下拨生活救助专项资金59亿元,中央储备粮58万吨。同时,民政部公布了《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就地震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我们在奥运的欢乐中没有失去对灾难的记忆,反倒将因此获得推进灾区重建的信心和毅力。按照重建总体规划中的测算,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也相当于去年四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部。何况,重建的目标不仅是筹钱或建房,而是再造一个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新家园。 奥运的欢乐在继续,灾区的重建也在继续。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充满的奥运将帮助我们铭记灾难超越哀痛,以有力之手抚平曾经开裂之地,以卓然信念恢复盎然生机,恢复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 3那些比金牌更耀眼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奥运比赛该怎么看?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学会了欣赏竞技体育比赛?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者上网看即时信息,看到最多的是“金牌”、“突破”。摘金者,中国式的路线大致是,所在地区的、体育局会发来贺电,家乡父老在电视机前沸腾的画面会一遍一遍地播放,冠军们一路而来的奋斗史也会详细地解读给读者。而那些失利的运动员,他们的名字,默默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金牌只有一枚,而通往金牌之路非特异的禀赋、坚韧的意志、刻苦的训练、体育科技的后盾支持不能得。再加上心理、对手等不确定性因素,金牌的炼成充满汗水、科学以及偶然性。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也是竞技体育的美丽之处。 奥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有不同的结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无论为个人还是为国家荣誉,胜负都是一件必须的事。但在中国,得到奖牌的运动员被一律奉为英雄;凡有中国夺金点的比赛被普遍关注,无夺金点的比赛观众寥寥,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欣赏奥运的问题上,还处在一个初级发育水平。中国是第一次引进奥运,五环旗上第一次烙上中国的痕迹,但我们引进奥运,不单单是为了让世界见证一个盛世中国,同时引进来的,还应该有五环之下的体育精神。 奥运的享受,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团队配合、技战术打法等等生理性的极限可能,更在于享受于赛场上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动人瞬间汇聚而成的奥运精神,它与胜负有关,但它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征途故事,励志、挑战自我的、追求梦想的执着,每个故事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诠释。这些运动员,未必夺得竞技赛场的金牌,但每个阅读到他们故事的人,无不以之为英雄,以之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化身。 这次随瑞士代表团以职员身份前来的李华东,曾于训练中受伤,切除了左肾脏和脾脏。1986年又在一次比赛中,双脚跟腱同时断裂,做了手术。1988年,从2米多高的双杠上头部向下跌落到铁板上,造成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经过多年苦练,1996年李东华终于亚特兰大圆梦,帮助瑞士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李华东堪称“超人”,为此,国际奥运博物馆永久收藏李东华曾训练用过的鞍马及比赛服装和比赛用具。 前天打出“祖国好”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队出征奥运会,“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脏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以“重在参与”的纯粹精神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这种纯粹的渴望,正如美国游泳队41岁的妈妈选手拉·托雷斯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想跳进游泳池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还有中国队刚刚夺金的妈妈级选手冼东妹,女儿5个月大即宣布复出,经受着老伤侵袭、产后虚弱、思女之情的折磨,但“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想法,它总是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拿金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可以踏平障碍,踏平千山万水,带人领会绝顶之处的人生风景。还有年轻的美国蛙泳运动员艾力克·尚蒂,在6月的选拔赛前被确诊为睾丸癌,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他选择了推迟手术,“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追逐于金牌。否则,奥林匹克就将成为国家之间的金牌大战、成为国家荣誉的次战场、成为运动员现实名利的角逐场。而奥林匹克之所以能与我们每个人发生关系,除了可以一起欢呼人类的速度、力量与肌肉的精彩之外,更在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一篇800字左右的体育评论怎么写

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好评,许多报刊载文称,奥运会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相对于中国,既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奥运,最强烈的意识就是展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形象。当8月8日如期而至,奥运会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就预示着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中国“后奥运时代”的解读,一些经济学家曾有过乐观的估计,认为奥运会将会使中国诸多方面出现全新景象,再加上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两点一线,必将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在意识形态、文化属性方面,中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背景下,中国人越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西方则越是希望借机改变中国,由此便注定了北京奥运会实际上不仅是赛场上的较量。 不过,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说明了西方错估了奥运会的价值,预示着他们在“大奥运”的竞技中已经基本失败。其实,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新奇,早在几个月前的火炬传递中已经看出,中国不但没有被西方改变,中国的民间力量反过来却把西方改变了。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首脑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对北京奥运会抵制最强烈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先生也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但是,一些国家首脑的“友好”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身后潜藏着的“不友好”势力,随着奥运会成为过去式,之前的“抵制奥运”逻辑自然会烟消云散,而新的“后奥运”逻辑也在逐渐形成。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硬实力”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后奥运时代”既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现象,负效应就不完全表现在经济领域,如自此后中国在世界的文化符号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喧哗、打斗、小脚、等印记还清晰地存储在西方人的记忆中,就只能说明“软实力”传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而这同样是“后奥运时代”的具体表现。 28月12日,第29届奥运会开赛第四天。在男子体操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拿下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分量最重的金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选手邹凯说:“我很自豪能为家乡人赢得一枚金牌,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激励。”这一天,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前的惊心一震,致使近7万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近1.8万人失踪,原本沉浸在火炬传递中的中国,顿时陷入一片哀痛。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显示,一间灾区教室残缺的黑板报上有奥运五环标志,有顾拜旦的名字,还有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介绍等内容。那些被深深掩埋于废墟之下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分享已经触手可及的奥运喜悦。奥运火炬传递为地震遇难者暂停三天,这在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是一次“破例”。 北京奥运会的如期成功举办,是一个民族对百年梦想的坚守,也是一个国家对公开承诺的兑现。尽管我们刚刚经历灾难,尽管我们刚刚痛失同胞,但既然我们承诺过,就决不会让世界失望。近7万名同胞的生命,以怎样的方式来哀悼和铭记都不过分,但生活仍将继续,民族仍将前行。给中国十六天,还世界五千年。按照7年前的承诺,办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未必不是包括逝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沉溺于哀痛,并不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国际奥委会罗格曾表示,希望北京奥运会能给受到大地震打击的中国人民重新带来“欢乐、希望和骄傲”。 人们的顾虑在于对遗忘的担心,对于灾难的记忆,对于死者的哀痛,对于生者的承诺,都有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一场奥运会将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此刻正值灾区重建时期。在舆论焦点之外,重建工作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应当说顾虑并非全无道理。在8月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奥运会开幕式上是否有与四川汶川相关的部分。奥组委官员回答,开幕式毕竟是一个庆祝体育竞赛的欢乐盛事,不应该也不必承载更多的东西。尽管舆论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当灾区小英雄林浩出现在开幕式上,并与姚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人们并未遗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地震元素上,体现在灾区选手的一番真情吐露上,事实上灾区重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下。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民政部宣布地震灾区已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510余万名群众,下拨生活救助专项资金59亿元,中央储备粮58万吨。同时,民政部公布了《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就地震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我们在奥运的欢乐中没有失去对灾难的记忆,反倒将因此获得推进灾区重建的信心和毅力。按照重建总体规划中的测算,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也相当于去年四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部。何况,重建的目标不仅是筹钱或建房,而是再造一个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新家园。 奥运的欢乐在继续,灾区的重建也在继续。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充满的奥运将帮助我们铭记灾难超越哀痛,以有力之手抚平曾经开裂之地,以卓然信念恢复盎然生机,恢复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 3那些比金牌更耀眼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奥运比赛该怎么看?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学会了欣赏竞技体育比赛?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者上网看即时信息,看到最多的是“金牌”、“突破”。摘金者,中国式的路线大致是,所在地区的、体育局会发来贺电,家乡父老在电视机前沸腾的画面会一遍一遍地播放,冠军们一路而来的奋斗史也会详细地解读给读者。而那些失利的运动员,他们的名字,默默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金牌只有一枚,而通往金牌之路非特异的禀赋、坚韧的意志、刻苦的训练、体育科技的后盾支持不能得。再加上心理、对手等不确定性因素,金牌的炼成充满汗水、科学以及偶然性。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也是竞技体育的美丽之处。 奥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有不同的结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无论为个人还是为国家荣誉,胜负都是一件必须的事。但在中国,得到奖牌的运动员被一律奉为英雄;凡有中国夺金点的比赛被普遍关注,无夺金点的比赛观众寥寥,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欣赏奥运的问题上,还处在一个初级发育水平。中国是第一次引进奥运,五环旗上第一次烙上中国的痕迹,但我们引进奥运,不单单是为了让世界见证一个盛世中国,同时引进来的,还应该有五环之下的体育精神。 奥运的享受,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团队配合、技战术打法等等生理性的极限可能,更在于享受于赛场上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动人瞬间汇聚而成的奥运精神,它与胜负有关,但它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征途故事,励志、挑战自我的、追求梦想的执着,每个故事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诠释。这些运动员,未必夺得竞技赛场的金牌,但每个阅读到他们故事的人,无不以之为英雄,以之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化身。 这次随瑞士代表团以职员身份前来的李华东,曾于训练中受伤,切除了左肾脏和脾脏。1986年又在一次比赛中,双脚跟腱同时断裂,做了手术。1988年,从2米多高的双杠上头部向下跌落到铁板上,造成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经过多年苦练,1996年李东华终于亚特兰大圆梦,帮助瑞士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李华东堪称“超人”,为此,国际奥运博物馆永久收藏李东华曾训练用过的鞍马及比赛服装和比赛用具。 前天打出“祖国好”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队出征奥运会,“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脏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以“重在参与”的纯粹精神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这种纯粹的渴望,正如美国游泳队41岁的妈妈选手拉·托雷斯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想跳进游泳池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还有中国队刚刚夺金的妈妈级选手冼东妹,女儿5个月大即宣布复出,经受着老伤侵袭、产后虚弱、思女之情的折磨,但“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想法,它总是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拿金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可以踏平障碍,踏平千山万水,带人领会绝顶之处的人生风景。还有年轻的美国蛙泳运动员艾力克·尚蒂,在6月的选拔赛前被确诊为睾丸癌,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他选择了推迟手术,“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追逐于金牌。否则,奥林匹克就将成为国家之间的金牌大战、成为国家荣誉的次战场、成为运动员现实名利的角逐场。而奥林匹克之所以能与我们每个人发生关系,除了可以一起欢呼人类的速度、力量与肌肉的精彩之外,更在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